李海翔:持续的幸福感来自对思考和探索的偏好

李海翔(Vic Lee)是腾讯联合创始人之一,曾任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。2015年,他转换赛道,创办了弘励创投,投身于风险投资和资产管理行业。

作为早年互联网世界的弄潮儿,如今又成为跨界投资、教育等领域的创业者,李海翔认为,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里,新的变化会随时颠覆我们既有的习惯和认知,要在不断的变化中找到持续的幸福感,就必定要将幸福感建立在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。

因此,时隔17年,李海翔再次回到了中欧课堂,成为中欧DBA首期班的一名学生。这一次,他又在思考什么?寻找哪些答案呢?

李海翔1

 

01 在腾讯的经历像开车

李海翔大学读的是计算机软件专业。90年代刚毕业时,他没有像多数同龄人一样进入稳定高薪的国企,而是选择了民营科技企业。四年后,又加入腾讯这家创业公司。

入职腾讯时,他只是抱着“去帮朋友忙”的想法,但很快却被这个充满可能性的学习成长机会深深吸引。

随着业务逐渐扩大,团队不断地有新人加入。“腾讯的创始人们之前最多就管过几个人”,李海翔回忆道,“如果公司要发展到300人的规模,该怎么管理?那时候头疼的是这样的事情。”初创团队并未料到,腾讯会发展到今天世界级的规模。而李海翔作为创始人之一,也见证了这家互联网巨头史诗般的成长。

合影去

腾讯创始人创业初期合影(李海翔位于前排右侧)

1999年,腾讯成功发布QQ,让李海翔看到了技术的用武之地。“你对代码的任何一个改动都会立刻对用户产生影响。”互联网行业里,产品的更新迭代也时刻威胁着既有业务——QQ不久后受到博客这类网上社区的威胁,之后微博又异军突起——腾讯的团队要不断应对这些新的挑战。

在李海翔看来,在腾讯13年最大的收获,不只是知识和经验,更是处理问题的信心,进而也拓宽了他对未来的想象。

“这就像开车,大家都知道开车应该怎么转方向盘、怎么踩油门和刹车,道理都懂,但开过跟没开过是两回事——真正上过路的人知道自己是有把控力的,也正因为有把控力,才敢想象去更远的地方。”

 

02 未来已来:重新审视科技与人

作为国内互联网技术领域的早期拓荒者,科技与人的关系是李海翔最关心的话题之一。

就在前不久,李海翔进行了一场直播分享,探讨“如果被虚拟操控是必然,人在科技丛林中如何求生”的话题。在他看来,如今AI的一个小小的进步,都可能对整个生态产生巨大影响。不久的将来,虚拟世界的存在会愈发成为自我的一部分。

直播

李海翔直播分享中

“我们试图掌控新技术,却也愈发被新技术所掌控;产品形态、商业模式快速变更,年轻从业者被迫在危机中求生存。”回看腾讯的经历给自己带来的影响,李海翔坦言,除了自信心和想象力,还有很重要的自我认知——让他更加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、适合做哪些事。“个体差异还是蛮大的。每个个体需要找到激发自己的那个兴奋点,但这个寻找和认识自我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。”

谈到在科技丛林中如何求生存?李海翔从认知力、行动力和能动力三方面分享了他的思考。

首先,我们需要有全局思维,建立对这个世界复杂性的认知。

随着产业的不停演进,想要一直在这个产业中生存下去,你需要对不同的应用场景、对不同商业模式、对上下游的产业都有所认知。世界上有没有人能对所有这些都熟悉呢?没有这样的人。

那么,该如何在这种不断变化演进的世界里生存呢?很重要的观念,就是要建立一个全局的思维,拥有开放的心态,学会向别人学习,克服自身的盲点。更重要的是,要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高阶的思维,即不断反思自己现在学习的方法、认知的方法有没有什么缺陷,我所认知的东西是不是足够。

其次,是关于自我的行动力。

在未来,我们的很多能力都会依赖虚拟世界。换句话说,科技正在成为所有人的一种“器官”,那我们对它是不是足够了解呢?比如这些“器官”是否强壮,如何锻炼它;它是否过时了、损坏了,是否需要做手术,甚至替换它;我们需要有对科技的“器官”的体检、诊断和治疗的能力。

除了认知力和行动力外,很重要的是要有能动力,也就是说拥有行动的意愿。

在这一方面,我们要拥抱变化、享受过程;要不断地自省:当我们所依赖的东西被颠覆后,我们还能拥有什么选择;要追求生活的意义。当我们取得一定的成就之后,应该追求更高的理想。

 

03 读书和思考是一种习惯

2012年,李海翔离开腾讯,转换跑道,成为弘励创投及教育公益基金会Catalyst Education Lab创始人。

跨行业的选择,意味着他需要带领团队不断调整市场定位,寻找发展机会,挑战不言而喻。但从2015年至今,他带领弘励在医疗健康、ESG投资等领域已颇有建树,投资区域覆盖中国、韩国、美国、以色列以及欧洲若干国家。公司目前的资产管理规模约为140亿美元。

不难发现,李海翔是一位极具探索精神的创业者,什么培养了他的这种特质呢?

李海翔回忆道,他小时候总让老师头疼,常常忘了作业是什么,或者忘了该带哪本书去上课。为了提高他做事的条理性,小学三年级时,老师安排他到学校图书馆当管理员。就这样,李海翔从他人的借阅习惯里逐渐学会“顺藤摸瓜”地去探索新知识,还利用图书管理员的“特权”,进入学校书库,读了大量别人读不到的书。后来,他又成为市图书馆的管理员,并从此爱上了读书,大学时还做了学校图书馆读者协会的会长。

在李海翔看来,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里,新的变化会随时颠覆我们既有的习惯和认知,要在不断的变化中找到持续的幸福感,就必定要将幸福感建立在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。这样一来,我们才不会在危机来临时轻易溃败,也才能在越发不受控的状态下保持自省。

 

04  等中欧DBA等了很久

或许,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时隔17年后,他再一次回到中欧课堂,成为中欧DBA首期班的一名学生。

“我等中欧DBA等了很久了”,李海翔笑着说,“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时隔这么久又坐进课堂,我想说我现在面临的挑战跟17年前已经完全不一样了”。

2005 年腾讯公司为了配合业务和规模的快速增长,进行了架构重组,李海翔由技术研发部门的负责人,调整为运营平台业务线的负责人兼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。他主管的部门既要快速满足各业务系统急剧变化的需求,也要结合集团的业务战略,统筹组织集团的技术、安全、服务平台建设。“17年前,主要的问题是企业发展很快,而自己和团队的管理经验不足。”面临这一复杂局面,李海翔当时选择了中欧的EMBA课程,将所学知识大量运用到战略规划和日常管理中,使得主管的业务线工作很快进入正轨。

而最近几年,李海翔投身于风险投资和资产管理行业,他越来越发现,尽管团队中人才济济,各方面经验资源也越发丰富,但取得共识却变得越来越难。在他看来,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企业经过数十年发展,很多已经成为行业领先者,面对很多前沿问题,很难找到直接借鉴的案例;此外,随着企业规模扩大,业务环境愈发复杂,所涉问题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,需要进行更为系统性的思考和战略选择。

作为企业创始人,李海翔清晰地认识到,他目前需要的不再是寻找具体的工具解决具体的问题,而是要掌握研究和认识问题的方法。他期待通过DBA的学习和训练,掌握认识问题、定义问题、研究问题的方法,掌握不断进行知识积累的途径。

比如他希望通过践行ESG投资理念,贡献于世界的可持续发展。但目前的世界政治、经济、金融环境变幻莫测,要有效执行这一投资理念,并充分照顾投资者、合作企业、监管部门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,极具挑战;另一方面,ESG投资方兴未艾,还没有成熟的模式,要把握这一机会,就需要对ESG投资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,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企业的竞争策略。

“我期望通过参加DBA课程的学习与研究,可以提升我系统研究问题的能力,同时通过进行高质量的研究,完善公司ESG投资战略的设计与执行。”对于未来四年的学习,李海翔目标明确。

 

参考资料:

部分内容来源:耀中耀华教育网络

《腾讯前高管致学子:反复问自己这个问题,将来才更有主动权 | 耀中耀华星空说》

《李海翔:如果被虚拟操控是必然,人在科技丛林中如何求生 | 星空说回顾》

以上内容经李海翔同学本人授权后发布

底图

中欧(瑞士)工商管理博士DBA课程

中欧国际工商学院(瑞士)于2021年首次开设工商管理博士(DBA)课程。课程定位为应用型博士,旨在以实质性提高商业领袖学术能力的方式,使商业领袖能够更加系统化、科学化地提炼原创商业思想,从而助益行业及中国经济发展,塑造并引领全球经济未来!

DBA课程2022级招生已启动 ▶▷了解中欧国际工商学院(瑞士)DBA课程

▶▷立即报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