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物质和事业对你激励不够强时,读DBA就是一种激励

8月,贺欣浩刚刚过完他42岁的生日。他在朋友圈里写下愿望:希望未来50%的时间都能留给喜欢的人和开心的事。在他看来,成功并不是你做成了什么事儿,而是如果你不喜欢或者没兴趣,可以选择不做这些事儿。确实,人生的上半场,贺欣浩当过记者、导演、也出过书,他于2008年创建的金投赏,已经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创意节之一,成为在全球范围内代表东方创意的标杆。

如今,金投赏转瞬十五载,贺欣浩坦言,他每天在思考的问题已经不是如何把企业做大做强、成功上市,而是究竟怎么做才能把金投赏脱离个人标签,将其传承为一个公众的奖项,打造成一个百年奖项品牌?“15年前,我这个想法或许会被视为异类,但现在,我觉得眼前的路,只会越来越清晰”。

6

01 挡不住的“中国创意”

7月,金投赏全体员工在结束了88天的居家办公之后,成功举办了2022金投赏的线下启动晚宴。“但这一过程异常坎坷,因为疫情的不确定性,这场活动,我们被迫改期了6次。”

每年举办的金投赏国际创意节,已然成了贺欣浩人生的“条件反射”,今年,他在朋友圈开启“倒计时”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期待,提名、评审、终审,每推进一步,都让贺欣浩感慨万千。

“4、5、6月是征集期,但这段时间无法举办线下推介活动,所有征集工作只能全面线上展开,包括短视频以及线上炉边会,但这一切挡不住中国创意的发展。”

数据显示,今年参赛公司首度突破1000家,达到1135家,较去年增长幅度达到47%,获得历史上最高增长。在当前高度不确定性的环境之下,这一数据不降反增,背后是各大公司对参与金投赏的“All in”态度以及金投赏不容小觑的行业地位。

1

除此之外,今年的海外组战绩也十分亮眼,作品来自美国、英国、法国、波兰、韩国、日本等地,参与国家数量同样创历史新高,从侧面印证金投赏的影响力。“距离金投赏‘参赛超过一百个国家’的愿景又迈进坚实的一步”,贺欣浩笑着说。

 

02 别人眼中的“异类”

15年前,28岁的贺欣浩当然无法预见今天的成果,当时的他还在忙着向别人解释,什么是金投赏?

28岁之前,贺欣浩做过软件程序员、文案员、记者,23岁在香港创办了自己的杂志,这是一本讨论广告创意和营销的专业期刊,取名《第三种人》,首期发行量5000册,也是金投赏的前身。

贺欣浩坦言,自己是学艺术设计出身,勇于创新,喜欢做一些尝试。

2005年,贺欣浩受邀参加了当年的“纽约广告节”颁奖典礼,让他大开眼界:“中国是不是也可以有一个可以影响世界的行业奖项”?这个念头始终萦绕着他,2008年1月,28岁的贺欣浩创立了“金投赏商业创意大奖”。

彼时,国外已经有德国的“红点奖”、法国的“戛纳国际创意节”、美国的“艾菲奖”等。中国真的有必要专门创建这一奖项吗?要想把这一奖项与上述国际知名奖项媲美,是不是有些异想天开?质疑声扑面而来,年轻的贺欣浩也往往成为别人眼中的异类。

1贺欣浩在金投赏活动现场

“奖项的英文名是ROI(Return On Investment),投资回报率的简写,金投赏则来自英文的翻译,金是五行之首,代表最高荣誉,投是投资的意思,来自投资回报率的中文翻译,最后一个字用赏,是希望区隔之前所有的奖项”,贺欣浩解释道。

创建伊始,贺欣浩就将金投赏定义为商业创意奖项,他认为,商业创意和创意的区别在于,商业创意是由商业机构驱使推动的、为了让消费者满意而做的。“世界上已经有设计奖、广告奖,但标准都是国外来定的。如果想学习戛纳和红点,其实很难,因为它们背后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蕴。法国背后是时尚和艺术,英国是经典的幽默,美国是创新和科技,德国是严谨,中国也要走出属于东方文明的特色。”

确定目标后,贺欣浩亲自做了奖项模型的底层设计,邀请专家研讨,逐渐延伸发展出一套针对不同行业和类别的独特的评审标准,称为“ROI Audit模型”:根据不同类别和不同行业,从题目角度、目标难度、创意执行三个维度考评商业创意;此外,金投赏还通过广泛引入外部专家评审组织集体研讨培训,建立有影响力的评审委员会和评审机制。15年间,这一模型也进行了多次升级和无数次的修正,打造成真正的商业创意盛会。

 

03 商业创意奖项的“公益”之路

过去的15年里,金投赏参赛的广告公司、本土代理、传统媒体跟品牌一直在持续增长。很多人好奇,作为一个商业创意奖项,金投赏靠什么可持续发展

在贺欣浩看来,一些创业者的乐趣或许是将自己的公司打造上市,享受掌控企业未来方向的过程。而他探索的乐趣,是将自己一手创建的公司捐赠给慈善基金会,邀请并吸引一群有共同信仰的人来担任没有任何回报的理事,通过机制使其传承并可持续性发展。“到那时候,我将完全退居幕后,可以说放弃了任何的控制权,这一点很多人也很难理解”。

“我看到我们的奖杯金光闪闪地被放在越来越多公司的前台、休息室,放置在最显眼的地方;我看到走上领奖台的获奖嘉宾激动而喜悦的眼神;我看到越来越多的公司,每年主动申请可以为金投赏无偿出一份力,只为了帮助完善和提升金投赏”。随着金投赏的快速发展,在贺欣浩看来,金投赏的品牌影响力已经呈现出强烈的社会属性。

他曾在多个场合表达对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欣赏,作为一个由私人创办、精英主导的非营利组织,民间资本是支撑和推动大都会博物馆发展的主导力量。一些银行家、实业家、艺术家们参照企业的董事会模式,设立了由私人董事会管理并由私人出资捐赠的博物馆运营机制。“我的愿景之一,就包括建立一座面向全球,研究和推广中国商业创意的博物馆,我希望学习大都会博物馆的精英治理架构,同时也要避免仅依赖私人捐赠使资金陷入枯竭”。从大都会博物馆模式到欧洲“世界经济论坛”模式,再到香港赛马会模式,贺欣浩极力推崇并相信这是未来中国基金会发展的方向,也是金投赏传承的最佳模式。

2金投赏的理事会架构

近年来,金投赏正逐渐脱离个人标签,转变为非营利性社会组织。在一场主题演讲中,贺欣浩就曾对外阐述他对于金投赏的规划:首先将其设立成具有国际化经营管理能力的非营利组织。金投赏理事会是金投赏的最高权力机构,理事分别就奖项评审、慈善商业发展等有明确分工。并由担保公司和慈善基金会执行理事会管理制度,这一模式也是希望从制度上把商业运营和公益运营分开考核。2019年,金投赏理事会已正式成立;其次是进一步完善推广会员制度。建立会员档案,提名增补在过去为金投赏积极奉献的会员成为理事,并打造出一套针对会员的激励机制;最后是转变并增强金投赏的市场竞争力。这一切,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。

“当理事任期结束时,我希望我们这个组织是商业基础稳健的,资金实力雄厚的。我盼望的是,在更远的将来,一群有着共同信仰和使命感的人一起创建一种非营利机制,以商业化模式寻求持续的发展!”

 

04 “共创”的魅力

金投赏的这一可持续发展模式引发了关注,它将原本私人创建并拥有的奖项,发展转变成由公众拥有的基金会,这将大大延续奖项的生命周期,更有利于将其传承下去。这一创新探索,也被中欧金融与会计学教授芮萌教授写成了教学案例。作为EMBA、FOP的双重校友,贺欣浩也时常回到学校,与多位教授探讨金投赏未来的机制。

近年来,已经有一定事业基础的贺欣浩,对于学术的爱好和兴趣远超其他。上述这样学界与企业间的共创,实践和研究的结合,让他感受到了学术思考的魅力。在他看来,当物质和事业提供的激励不够强时,学习是一种更高维度的激励。

去年,中欧首次开设DBA课程,贺欣浩就报考了首期班。“很多人问过我一个问题:为什么已经有管理学博士学位了,还要来中欧读DBA?我想说好奇不尽,学习不止。”

贺欣浩坦言,他对中欧有感情,在他看来,中欧治学严谨,同学们都对学习有信仰,和这样一群同学一起成长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。

其次,他认为更重要的原因是,中欧有非常多优秀的教授。多年来他目睹这些教授在不断进步、不断产生新的成果。“每隔几年回到学校,听听这些教授们的课,是非常开心的事。你试想一下,坐在教室里,这个领域最棒的教授将他毕生研究传授给你,这其实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学习方法,同时还能开阔眼界,更客观地去认知世界。所以读DBA对于我来说,更多是一种放松。”

5贺欣浩在DBA课堂分享中

对贺欣浩来说,当他将格物致知当成一种乐趣,就逐渐发现了更多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领域。“我在现阶段所研究的一些成果只是揭开业界的冰山一角而已,未来如果我有更多的时间和兴趣,可以朝我所擅长和感兴趣的方向继续我的研究,更多感受共创的魅力。”比如在一个很大的企业架构当中,广告主公司内部就有一定的沟通成本,其中就包括了纵向沟通成本(比如从经理到总监再到董事长)和横向沟通成本(比如采购、财务等部门),这些当中,有哪些效率是可被跨越的?哪些效率是不可被跨越的?这又是一个新的可以研究的问题。

“我想,如果你真的对一件事情感兴趣,同时你又有学术的乐趣,希望从根源上去刨根问底。在扩充你现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,未来还想为这个行业做一些理论突破,那DBA就非常合适你。”

 

参考资料:
1、《金投赏:利成于益------商业企业向社会企业转型路径和治理探索》 芮萌

2、《2047》贺欣浩演讲全文

3、《金投赏正脱离个人标签 转变为非营利性社会组织》 北京青年报

4、 金投赏纪录片《相信》

banner

 

中欧(瑞士)工商管理博士DBA课程

中欧国际工商学院(瑞士)于2021年首次开设工商管理博士(DBA)课程。课程定位为应用型博士,旨在以实质性提高商业领袖学术能力的方式,使商业领袖能够更加系统化、科学化地提炼原创商业思想,从而助益行业及中国经济发展,塑造并引领全球经济未来!

DBA课程2022级火热招生中 ▶▷了解中欧国际工商学院(瑞士)DBA课程

▶▷立即报名